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业现状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0 引言
面对老龄化、空巢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家庭保障功能快速弱化等现象日益凸显,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互联网+护理服务”可谓应运而生。“互联网+护理服务”惠及百姓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1 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业的出现和市场发展状况
1.1 国内“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国家开放二孩政策、初产妇对围生期护理知识相对缺乏以及医院床位仍处于紧张状态,使得“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受到政府的重视[2]。2019年初,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为了促进医疗保健与居家养老相结合,许多企业借助平台分享经济模式,打破传统医疗行业壁垒,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满足用户对专业护理的刚性需求。早在2015年,阿里健康就已经和滴滴合作,试行了上门医疗,在2017年支付宝正式推出医疗服务平台。彼时,厦门的上门康复、广州的U护、北京的医护到家等就开始了O2O上门医疗服务的探索。2016年至今,已经有大约20到30家APP涉足上门医疗服务[3]。“互联网+护理服务”这种运作模式不仅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也打破了传统医疗的格局,使很多医疗资源得以共享[4],同时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既能发挥其专业能力,又能提高收入、提升个人价值,促进多方效益发展,达成多赢局面。
1.2 国外“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状况
纵观国外,“互联网+护理服务”早在20世纪就发展得如火如荼,在不同国家的发展状况各有不同。美国上门医护服务技术在不断的成熟,并拥有巨大的市场。“互联网+护理服务”机构已超过 17万个,从业人员占医疗卫生服务总人数的5.8%,大约有760万人在家接受护士、助理护士、治疗师等专业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5]。日本是一个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2004年4月开始实施护理保险制度,强化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以解决日益加大的养老问题。日本在医疗制度当中设有护理上门服务这一环节,可提供上门检查的医院和诊所多达2000个左右,可上门护理的机构近6000家。在俄罗斯,护士上门服务和家教上门服务、维修工上门服务一样,性质类似于一种同城服务。俄罗斯护士上门服务流行多年,虽然目前俄罗斯还没有“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手机软件,但护士上门服务已经流行很多年了[6]。
2 “互联网+护理服务”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2.1 监管制度待健全
据媒体报道,一些“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在身份信息审查时,仅通过申请人上传的电子材料进行认证,缺乏身份认证和实体审查,门槛过低,使用户在平台上就可以轻易注册、预约或接单,造成护患双方安全问题无法得到保障,甚至会导致双方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侵害。现如今还有许多“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在服务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缺乏双方执行过程中的监测,如果发生医疗事故与纠纷,双方各执一词,往往很难做出公正的处理,护患双方的权益都无法得到真正的保障。
2008年实施的《护士职业注册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护士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后,方可按照注册执业地点从事护理工作,而“互联网+护理服务”为公众提供的上门服务,就属于在注册的执业地点以外从事护理工作。对此,去年上海市卫计委就曾明确表示,所有跟网约平台签约的护士都是违规执业[7]。这使得护理执业缺乏法律保护和规范,不利于我国护理服务行业的发展。
2.2 软件研发待完善
当今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软件平台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用户隐私泄露是其中的一个严重问题[8],影响着个人安全。护理人员在服务前后都能获取患者大量资料,对个人隐私有极大泄露风险。在使用软件过程中要搜集大量的患者、护理人员个人信息等隐私,这些隐私一旦被有心人获取,钻了法律的漏洞,对护患双方及软件开发公司都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任何一个个体都是组成互联网的支点,但很多“互联网+护理服务”软件开发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一旦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将会侵害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乃至影响社会稳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