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普通高校统计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一、国内外现状
2009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统计学科”的设置进行了大幅修订,形成了10个二级学科和36个三级学科的统计学学科体系。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设在理学门类中,编号为0714,既可以授予理学学位,也可以授予经济学学位。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与艺术,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1,2]。2015年9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颁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其全面部署了大数据发展工作,从国家层面将数据科学提高了新的高度。纲要指出国家将大力加强大数据基础研究,将不断融合数理科学、计算机。
科学、社会科学及其他应用学科,探讨建立数据科学的学科体系;将研究面向大数据计算的新体系和大数据分析理论,突破大数据认知与处理的技术瓶颈;将面向网络、安全、金融、生物组学、健康医疗等重点需求,探索建立数据科学驱动行业应用的模型。在这一个大背景下,国内各高校包括211及普通本科院校迅速开设统计学相关专业,纷纷建立统计学院或者结合大数据的研究院等。
比如,2013年10月,南开大学成立了统计研究院,旨在建设四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中心,包括工业统计中心、数据科学中心、生物统计中心、统计与经济、金融等交叉研究中心。2015年10月,复旦大学成立大数据学院,学院首任院长为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统计学会Fellow、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范剑青。学院与经济金融、生命科学、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众多学科领域进行深度交叉,以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面向产业需求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研发团队。2015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研究院的目的是借助国际统计学界华人学者众多的有利环境,构建高水平统计学人才交流平台,从而建设成为统计和大数据领域的高端智库。2016年4月,南京审计大学成立了统计科学与大数据研究院,研究院将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进行统计科学与大数据领域的学术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已有一大批985高校、211高校等相继建立了统计与大数据方向的研究机构。
为抓住大数据发展机遇和发挥我校(仅指江苏理工学院,下同)统计学科优势,江苏理工学院也在2016年1月成立了“统计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中心整合了我校统计学、计算机、金融经济等优势学科领域,搭建了主要服务于省内的数据科学平台,目前中心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与国内外多个著名高校、企事业单位有较为紧密的合作与联系。
二、课程设置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下,全国高校建立统计学科点的速度可谓“大跃进”,本科、硕士、博士学科点的数量在所有学科中已排进前10,统计学博士学科点的数量排在“材料科学”之后,位于第4,如此迅速增长的学科点,对统计学的教学形成了很大冲击,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计学人才在高校中缺口很大
由于统计学就业方向较广,其中有大批统计专业博士在金融证券、咨询、数据科学行业工作,使得留在高校的统计学博士少之又少。
(二)课程设置存在一定随意性
统计学是一门数据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与各领域进行结合交叉,因此形成了较多特定领域的方法,这也使得在课程设置中除专业基础课外有一定随意性,不同高校在专业选修课上差异较大。
(三)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更新,实践应用型课程设置不足
国内课程的教材较为陈旧,并且在编写上偏重理论推导,较为数学化,在统计思维和统计应用上,实践较少,急需教师结合国外教材特色,合理修改教学内容,在课件制作上,同样需要体现统计学特色,这也反映出统计学长久以来隶属于数学,在数据表达、结果解释上有较大欠缺。
整体而言,大数据给统计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大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已超出了单一学科领域,需要联合多学科知识[3,4,5],特别是计算机。此时,需要统计学家关注计算机算法和实时决策理论。当然,利用大数据做好统计推断还需要相关领域专家的专业知识,这些大数据背景下的特色给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对早期的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一定的修订,以适应大数据背景的人才需要。
上一篇:从软硬件入手探讨轧钢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
下一篇:抖音,请放过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