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愉在于细小,在于沉默
我在某社交软件上开了一个直播,主要讨论情感话题。每逢讨论“情感中的遗憾”“恋爱中你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时,连麦的嘉宾总会说,他们在感情中最大的遗憾,是每段感情都太短了—三个月、半年,至多一年两年,就匆匆结束了。最常出现的数字,是半年,很少有人能撑过这个期限。两个人在相处中不能犯任何错误,对方不会给你犯错的空间,只要稍有不妥,就分手。反正在拥有社交软件的年代,找到下一个人根本不是难题。 网络时代,大家都习惯了这种短平快的“小恋爱”,习惯了在半年时间内走完整个爱情旅程。这似乎也没有什么错,因为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你走得稍慢一点,可能就被抛出轨道了。 我有个朋友正处于婚恋准备期,他常常要去相亲或见网友,每次与人见面,他都会提前告诉我约会的时间,而我要在他们见面15分钟后打个电话给他,电话通了之后不用说话,听他唱独角戏就好。如果对方还不错,他就装作接到朋友约他聚会的邀请,并表示自己来不了;如果对方没能入他的法眼,他就装作是接到领导要求加班的命令,一惊一乍地表示马上赶来,然后做出无奈状,淡然脱身。终于有一次他得到了报应—约会刚进行5分钟,对方接到了电话,然后声称要加班,迅速离去,把目瞪口呆的他留在原地。 这时代,每个人都在设法抢先离开,而且是毫发无损地离开。 所以,“快”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感情的重要特征。一方面,时代的转速太快,整个世界给出的选择太多,我们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段爱情、下一种欲望,每段爱情,如果没能在5分钟内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就得迅速切换。 另一方面,我们生怕对方比自己更快、更果断,只有暗暗加快自己从感情中脱身的速度。被这种隐忧照耀着,感情越来越像流沙,没有温度,没有湿度,也没有深度。 但我依然觉得遗憾,因为感情中的甜美之处,是要慢慢呈现的,是在长久的相处中,一点一点水落石出的。 在朋友们的故事里,在我的情感经历中,那些最美好的点点滴滴,都是在度过情感狂热期之后,才慢慢出现的。 朋友A说,在她和男友相处的第三年的夏天,他们去乡下度假。黄昏时分,两人走在乡间小路上,路边的篱笆里有李子树探出枝条来,枝条上果实累累。男友停下脚步,伸手摘了几个李子,让她摊开手,把李子放在她手里。她说,他摘李子的身姿,还有让她摊开手的话语,在她心里都激起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 朋友小崔心目中的温馨瞬间,出现在他们相处两年后。有一天早上,他要去赶早班飞机,她起床,披头散发地给他做了一碗面。她光着脚穿着睡衣做饭的样子,非常可爱。 在朋友C和D相处到第四年的时候,C发现,在她小火慢炖的思想工作影响下,D改变了看人的消极态度,他再也不说“别看她表面上是你的朋友,拆桥的事情没少干”“他给你代购的这双鞋,肯定没少加价”之类的话了。 “他在跟我认识第三年的时候回家去看他爸妈了,以前他们都不说话的。”小肖这样说她男朋友的变化。她觉得,这和她常常带他回家,感受家的气氛分不开。 朋友美惠的客户中,有一对来自南方的小夫妻,孩子都很大了,他们每天仍然互相接送。丈夫听说别人不接自己的老婆下夜班时,大吃一惊。 我的老师52岁的时候,仍然管他的妻子叫“玲玲”,“玲玲跟她的同学聚会去了”,听起来像在说自己的孩子。 朋友E说,男朋友跑马拉松,她把自己的乳贴给他贴上了,结果半途就掉了,把他的乳头磨破了,“下次贴卫生巾试试”。 朋友G和H在一起的第七年,终于攒够钱,也攒够了购房资格,买了房子。 都是小事。但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这些点点滴滴的欢愉,生活中的进展,对心灵的探索,都需要时间。半年是不够的。 所以加拿大诗人洛娜·克罗泽写了《欢愉在于细小,在于沉默》这样的诗:“欢愉在于细小/它只占据心灵一角/它形成于季节和风/是一棵青青的小草/是一朵无名的小花/让芬芳在微风中轻飘。” 是时候慢下来了,给自己多一点时间,也给别人多一点时间,而且要达成共识,所有人都从增加五分钟做起,慢慢爱,慢慢体会,努力发掘一段感情中的养分,和一个人培育深厚的关系,去慢慢发掘每一段感情中的甜美,静候双方的一切进展,并互相见证。不错过,不留遗憾。 慢慢爱,对别人,对自己,都既是慈悲,也是恩惠。▌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用心体味,慢慢爱。 我在某社交软件上开了一个直播,主要讨论情感话题。每逢讨论“情感中的遗憾”“恋爱中你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时,连麦的嘉宾总会说,他们在感情中最大的遗憾,是每段感情都太短了—三个月、半年,至多一年两年,就匆匆结束了。最常出现的数字,是半年,很少有人能撑过这个期限。两个人在相处中不能犯任何错误,对方不会给你犯错的空间,只要稍有不妥,就分手。反正在拥有社交软件的年代,找到下一个人根本不是难题。 网络时代,大家都习惯了这种短平快的“小恋爱”,习惯了在半年时间内走完整个爱情旅程。这似乎也没有什么错,因为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你走得稍慢一点,可能就被抛出轨道了。 我有个朋友正处于婚恋准备期,他常常要去相亲或见网友,每次与人见面,他都会提前告诉我约会的时间,而我要在他们见面15分钟后打个电话给他,电话通了之后不用说话,听他唱独角戏就好。如果对方还不错,他就装作接到朋友约他聚会的邀请,并表示自己来不了;如果对方没能入他的法眼,他就装作是接到领导要求加班的命令,一惊一乍地表示马上赶来,然后做出无奈状,淡然脱身。终于有一次他得到了报应—约会刚进行5分钟,对方接到了电话,然后声称要加班,迅速离去,把目瞪口呆的他留在原地。 这时代,每个人都在设法抢先离开,而且是毫发无损地离开。 所以,“快”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感情的重要特征。一方面,时代的转速太快,整个世界给出的选择太多,我们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段爱情、下一种欲望,每段爱情,如果没能在5分钟内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就得迅速切换。 另一方面,我们生怕对方比自己更快、更果断,只有暗暗加快自己从感情中脱身的速度。被这种隐忧照耀着,感情越来越像流沙,没有温度,没有湿度,也没有深度。 但我依然觉得遗憾,因为感情中的甜美之处,是要慢慢呈现的,是在长久的相处中,一点一点水落石出的。 在朋友们的故事里,在我的情感经历中,那些最美好的点点滴滴,都是在度过情感狂热期之后,才慢慢出现的。 朋友A说,在她和男友相处的第三年的夏天,他们去乡下度假。黄昏时分,两人走在乡间小路上,路边的篱笆里有李子树探出枝条来,枝条上果实累累。男友停下脚步,伸手摘了几个李子,让她摊开手,把李子放在她手里。她说,他摘李子的身姿,还有让她摊开手的话语,在她心里都激起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 朋友小崔心目中的温馨瞬间,出现在他们相处两年后。有一天早上,他要去赶早班飞机,她起床,披头散发地给他做了一碗面。她光着脚穿着睡衣做饭的样子,非常可爱。 在朋友C和D相处到第四年的时候,C发现,在她小火慢炖的思想工作影响下,D改变了看人的消极态度,他再也不说“别看她表面上是你的朋友,拆桥的事情没少干”“他给你代购的这双鞋,肯定没少加价”之类的话了。 “他在跟我认识第三年的时候回家去看他爸妈了,以前他们都不说话的。”小肖这样说她男朋友的变化。她觉得,这和她常常带他回家,感受家的气氛分不开。 朋友美惠的客户中,有一对来自南方的小夫妻,孩子都很大了,他们每天仍然互相接送。丈夫听说别人不接自己的老婆下夜班时,大吃一惊。 我的老师52岁的时候,仍然管他的妻子叫“玲玲”,“玲玲跟她的同学聚会去了”,听起来像在说自己的孩子。 朋友E说,男朋友跑马拉松,她把自己的乳贴给他贴上了,结果半途就掉了,把他的乳头磨破了,“下次贴卫生巾试试”。 朋友G和H在一起的第七年,终于攒够钱,也攒够了购房资格,买了房子。 都是小事。但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这些点点滴滴的欢愉,生活中的进展,对心灵的探索,都需要时间。半年是不够的。 所以加拿大诗人洛娜·克罗泽写了《欢愉在于细小,在于沉默》这样的诗:“欢愉在于细小/它只占据心灵一角/它形成于季节和风/是一棵青青的小草/是一朵无名的小花/让芬芳在微风中轻飘。” 是时候慢下来了,给自己多一点时间,也给别人多一点时间,而且要达成共识,所有人都从增加五分钟做起,慢慢爱,慢慢体会,努力发掘一段感情中的养分,和一个人培育深厚的关系,去慢慢发掘每一段感情中的甜美,静候双方的一切进展,并互相见证。不错过,不留遗憾。 慢慢爱,对别人,对自己,都既是慈悲,也是恩惠。▌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用心体味,慢慢爱。
上一篇:共享单车火热 二维码却陷营销与诈骗窘境
下一篇:文件共享服务技术实施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