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公司PK:宝信软件专利多 中国软件研发人员超
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黄朋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科技、创新、高效、开放、融合……是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此背景下,科创板应运而生。同时,对科创属性的剖析也随之而来。
剖析核心逻辑:公司投入资金给研发团队,研发团队进行研究,发明创造新产品(服务)或是提升原有产品(服务)的科技含量,进而提高公司产品(服务)的竞争力,最后再卖出产品(服务)收回资金,再将资金投入新一轮的研发,形成一个完整的正向循环。简言之,新浪财经对科创属性的剖析,贯穿了公司投入研发资金到卖出产品(服务)收回资金的全过程。
一起来看【上市公司·科创属性】深度剖析专题第13期:宝信软件PK中国软件。
一、人员素质:中软高学历人数大幅领先,宝信在精不在多
1.1、高学历人员对比。2019年,宝信软件和中国软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数量分别为3385人、6418人,对应的占比为79.44%、81.55%。中软在人数上领先3033人,占比领先2.11个百分点。从最近3年的数据来看,中软在人数和占比数据上均处于领先地位,且双方高素质人才数量上的差距正在逐年扩大。
1.2、人均薪酬对比。2019年,宝信软件和中国软件的人均年薪分别为36.18万元、20.26万元,宝信领先15.92万元。从最近3年的数据来看,依然是宝信的人均年薪更高,双方的人均年薪差额从2017年的7.96万元扩大至2019年的15.92万元,并呈逐年扩大的趋势。
1.3、薪酬成本比。2019年,宝信软件和中国软件的薪酬成本与营业总成本的比值分别为25.05%、25.49%,中软领先0.44个百分点。从最近3年的数据来看,依然是中软的薪酬成本比更高,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
二、资本投入:中软研发规模持续领先宝信
2019年,宝信软件和中国软件的研发支出总额分别为7.24亿元、11.9亿元,对应的研发支出占比为10.57%、20.46%。中软的研发规模领先4.67亿元,超宝信64.49%,研发强度领先9.89个百分点。从最近3年的数据来看,中软的研发规模和研发强度依然高于宝信,中软更加注重研发的资本投入。
三、研发团队:中软研发人员超4倍,宝信人均年薪多40万
3.1、研发人员投入对比。2019年,宝信软件和中国软件的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826人、4252人,对应的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19.39%、54.03%。中软的研发人员数量领先3426人,超宝信414.77%,占比领先宝信34.64个百分点,意味着中软更加注重研发的人力投入。从最近3年的数据来看,中软的研发人员数量和占比依然大幅领先于宝信。
3.2、研发团队地位对比。2019年,宝信软件和中国软件研发人员薪酬与公司平均薪酬的比值分别为178.77%、121.86%,意味着宝信的研发人员在公司的地位更强势。从研发人员人均薪酬来看,宝信领先中软39.99万元,比中软高出161.98%。
3.3、核心技术团队和核心技术专家对比。中国软件上市之初共有5名技术人员,其中4名共持有451.08万股的股权。陈世林与史殿林持有相同数额的股权,因陈世林的薪酬更高,此次评分以核心技术人员中将薪酬+股权最高者认定为核心技术专家的标准,将陈世林视为中软的核心技术专家。
中软股份于2002年5月17日上市,2004年通过整合实现了中国软件的整体上市。2001年,上海宝钢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通过整体资产置换上市,并更名为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宝信软件的重组报告书中对核心技术人员名单的信息披露有限,同时,在2019年年报中也没披露核心技术人员的明细数据,故无法对两家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和核心技术专家进行对比。
四、科研成果:宝信专利数量多,中软有效发明专利占比高
中国的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其中发明专利需要经过实质审查环节,授权最难,而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只需经过形式审查,授权相对容易,所以发明专利的含金量更高。本次深度剖析中,相关专利数据的截至时间均为1月31日。相关名词解释详见《科普!与专利相关的这15个问题,你肯定答不全!》。
4.1、专利数量。从专利授权总量来看,宝信软件更胜一筹。宝信软件和中国软件的专利授权总量为599件、261件,宝信多338件。
4.2、专利质量。在8个质量明细指标中,宝信的6项指标均领先于中软,中软的发明专利授权占比和有效发明专利占比数据则高于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