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软件和互联网医疗平台数据对接,我最终选
互联网医疗如何能像滴滴打车一样,以创新性颠覆性地方式解决人们打车问题,让老百姓能真正意义上享受到,便捷、精准、优质的医疗服务?作为互联网医疗平台公司负责人,平台在多省市进行大范围市场投入后,平台问诊量迅猛增长,运营中的很多问题暴露的愈发严重。
作为一个提供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远程“重问诊平台”,因为患者在医院的数据没有与平台实现对接,患者只能通过“一键拍照”功能上传自己的检验、病历和影像资料等,图片质量和传输速度难以保障,平台医生也难以看到患者的整个病程资料,无法对病情的发展有全面的了解,“重问诊”重不起来。
将所有合作医院的临床数据,对接到平台,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对接数据,我们尝试与软件商协调沟通,希望通过接口实现数据对接,以医院为单位,将医院的HIS、LIS、PACS、EMR等软件系统的数据对接到平台,但是,在之后与几家软件厂商联系后,这个计划被迫放弃了,不仅价格高、周期长,沟通难度也不小,事情推进速度可想而知。
加之,平台合作医院有近千家,有近千家软件厂商为这些医院提供服务,需要天价接口费用,与这么多家医院、这么多个厂商协调接口,实现数据对接遥不可及。
另外,也尝试找集成商,经过洽谈,集成商一般只了解一些主流医疗系统的数据库结构与字段含义,代表着有些医院的数据能全部集成到平台,有的不能全部集成甚至不能集成,无法满足需求。
无奈之下,开始安排人到各医院手动进行数据采集与填写,即患者在合作医院HIS、LIS、PACS等系统中的远程诊断需要的数据批量导出,然后人工把数据一条一条录到平台中,看似很简单可行的方法,长远看来,实际是成本最高的方式。
坦白讲,第一次听说到软件机器人时,我是很惊喜的。当了解到小帮软件机器人能模拟人工操作软件,自动执行规律、重复、大批量的电脑工作,比如复制粘贴、数据录入,实现软件的自动化操作,我立马想到的就是,这不就是我们雇人在做的事情吗?
但是,最初我们软件机器人能否满足平台需求还是不敢下定论的,所以有了后面的实地考察,通过演示和案例考察演示,我的心脏都因此颤抖了一下。
达成合作意向后,我们决定先做10家医院的数据对接,以合作的某三甲医院为试点,观察软件机器人实现数据对接的稳定性、准确性。
目前,医院的HIS、LIS、PACS等系统数据与平台已经完成对接,软件机器人模拟人工操作,自动采集医院的临床数据(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电子病历、检验、PACS报告数据),同步写入到我们平台,就相当于人工在复制粘贴数据一样,速度更快,而且,软件机器人可以7*24小时不间断工作,节省人力、时间成本,在保证数据采集与填写的精准度上,也是非常出色,效果达到了预期,可以满足在线阅片、诊断的需求。
作为首批使用软件机器人,实现医院与平台数据对接的使用方,我很庆幸投入使用了软件机器人,避免我们在数据对接上面花费更多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在完成重复规律的数据操作上,软件机器人较人类的优势明显。对于后面其他医院的数据对接,我们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