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质齐升 我国软件业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关村软件园举办的“Z计划”创新之源大赛(受访者供图)
金秋十月,位于北京西北郊区的中关村软件园内,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竞赛。参赛的各支队伍纷纷亮出“绝活”,展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
这是中关村软件园举办的“Z计划”创新之源大会的画面。这样的场景,在园区内时常上演着,成为近年来我国软件业发展的缩影。新产品密集迭代升级、新技术快速大规模推广,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软件行业正稳中求进,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提升。
“十三五”时期,从关系千家万户衣食住行的应用软件,到智能制造的核心——工业软件,数字时代不断推陈出新的软件系统和服务,让人们日常消费从“菜篮子”变成了“购物车”,让多屏互动、刷脸支付、无人工厂触手可及。五年来,软件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跨越,一次又一次刷新着时代的新风貌。
亮眼的数字,给人以极大信心。软件产业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智慧社会演进的重要驱动力量,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67%!
突飞猛进 政策带动软件业释放强劲动力
近年来,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软件产业促进政策不断细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逐步加强,大幅降低了行业的创新门槛,提振了产业届谋事创业的信心。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博思软件董事长陈航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
在国家层面,“十三五”期间,围绕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目标,我国通过发布实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信息产业发展指南》《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政策推动软件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19年,在深入调研产业发展情况、研判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并推动出台国家软件产业发展战略性政策文件,明确了新时期促进我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和重点举措。同时,联合财税部门,推动软件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延续实施。
继国务院于2000年和2011年分别制定颁布《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18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后,今年,国务院又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20]8号),继续在税收、财政、金融等8个方面予以政策优惠,进一步完善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保障措施。
“十三五”期间,我国软件名城、园区、基地等建设取得新进展。
城市层面,2019年,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96万亿元,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83.1%;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形成北京、深圳、上海、南京等8个综合型软件名城,苏州、武汉、厦门等5个特色型软件名城,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41万亿元,在全国占比达75.39%。
园区层面,全国220余家软件园区2019年实现业务收入5.4万亿元,吸纳就业340万人,上缴利税近2300亿元,为我国软件产业贡献了近八成的收入规模、就业人数和纳税金额。基地层面,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认定18个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为主导产业的示范基地,在软件赋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软件产业虽然起步稍晚于欧美国家,且很长一段时间在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等基础软件领域处于劣势,但在近年来政策鼓励和市场催动之下,规模突飞猛进,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感慨道,若把2000年作为我国软件产业的1.0时代,2011年即为2.0时代,如今2020年已进入3.0时代。
时间丈量出发展进度。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完成软件业务收入亿元,较2015年增长67%,占信息产业比重从2015年的25%提高到2019年的33%,总收入占GDP比重达7.2%。实现利润总额9835亿元,同比增长9.7%。规模以上软件企业达家,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4家。全行业从业人员677.5万人,较2015年增长18.0%。
97.1%!
量质齐升 软件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