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开发成本增长83% “碳中和”目
文:张浩然 朱耘
ID:BMR2004
2021年4月19日,疫情过后全球首个A级车展——上海(国际)车展大幕拉开。本届展会以“拥抱变化”为主题,主动拥抱数字新经济下的产业新动能,把握“新基建”的发展机遇,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提供更大的舞台。
群雄逐鹿,谁主沉浮?此次展会上,从合资品牌到自主品牌,从传统车企到造车新势力,各大品牌带领自家的“宝贝”在车展上与大家会面。此次车展上,到底有哪些新变化?在“拥抱变化”的未来,各大车企如何把握变局,为自己的前途找寻出路?
智能汽车的“概念之争”
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已经成为众星捧月的存在。智能语音助手、无人驾驶、智能座舱等各种体验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充满科技享受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智能汽车无疑是本届展会“拥抱变化”的最大亮点。全新奥迪Q5L配备12.3英寸全液晶虚拟驾驶舱,10.1英寸MMI触控显示屏,以及ACC距离指示器等丰富的驾驶辅助系统,带来智能领跑的科技新体验;广汽传祺影豹搭载广汽集团领先行业的ADiGO智能系统,提供安全驾驶、亲子关怀、健康空气、炫酷科技和音乐娱乐五大功能板块,全面覆盖用户的各种用车场景;蔚来ET7应用NAD自动驾驶技术,搭载了NIO Aquila超感系统,能够在将来逐步实现城市、高速、加电站以及停车场等场景的点到点自动驾驶……不管是外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致力于打造自己的智能化优势以使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无智能不科技”成为各大车企较量的重点,本次车展上传统车企发力智能化汽车,科技企业参与造车,造智能汽车的热情继续加大,这一变化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号——汽车与TMT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华为、百度Apollo、地平线等行业巨头在智能汽车方面崭露头角,不仅举办产品发布会,更在车展期间与整车企业达成合作,共同致力于自动驾驶领域的探索。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凌然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展会亮点不仅仅是电驱动概念,而是把电驱动模式打造成传统汽车的动力优势,再加上科技优势、智能化、无人驾驶、智能座舱等统统结合起来打造一个新的模式,这样的模式,一是引领,二是为新车的发展建立起一个目标车型。如果说过去的汽车竞争是产品与产品的竞争,现在已经是概念与概念的竞争。”
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钟师分析:“汽车智能化在此次车展中的作用,是促进了零部件供应商向智能化转型。以前的零部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有形的。现在叫技术供应商,价值不在硬件本身,而是软件及服务解决方案。新的供应商不仅仅是零部件供应商,而是技术供应商。供应商改朝换代,汽车向智能网联转型的过程中,冒出了新的技术供应商,充实到整个汽车的供应链里面。智能汽车的声控、手势等都需要软件的支持,在探头等硬件的背后离不开软件的支撑。”
智能汽车的发展意味着更大的产品研发与科技投入,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智能化的确是一条必由之路。普华永道的一项调查显示,智能汽车时代,软件开发成本将增长83%,汽车的价格会成为消费者享受高端与科技的门槛吗?研发投入加大的基础上价格会有怎样的变化?对此,凌然向《商学院》记者表示:智能化的过程中:自动驾驶、芯片等成本的提升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定价需要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做到增质不增价。钟师表示:智能化属于商品属性,一开始成本要高,用在高端的车型上,等高端车用多了以后,数量多了成本会分摊,批量生产达到规模经济以后,车企的采购成本会降低。
新能源成为最抢眼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