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为王!又一家 OEM 进入软件争夺战
6 月 30 日,沃尔沃在瑞典哥德堡,进行了一场直播,国内关注的人并不多,但信息量可谓巨大。
沃尔沃 CTO 亨利克·格林(Henrik Green)坐在沙发上,说出了一个宏大的数字:在 2025 年,沃尔沃旗下纯电车型销量将占据一半,达到 60 万台。在 2030 年,沃尔沃将成为全电动车品牌。
但我的关注点,其实并不在沃尔沃纯电车型的各种销量目标,而是沃尔沃 CEO 哈坎·萨缪尔森(Hakan Samuelsson)说道的「软件和电动化一样重要」!
软件自研
大众已经离职的软件部门主管克里斯蒂安·森格尔(Christian Senger)在 2019 年 7 月表示,大众软件自研比例将在 2025 年达到 60%。前段时间,大众集团 CEO 迪斯,甚至请辞斯柯达和西雅特的监事会主席职位,全心投入大众软件建设。
奔驰在去年 10 月宣布,MB.OS 操作系统将由奔驰内部研发,预计在 2024 年发布。
而特斯拉不仅实现了芯片、系统的全栈自研,还在海量自动驾驶视觉数据的驱动下,要建立世界级的 Dojo 超级计算机,以加速数据的处理。
自研软件为什么如此重要?引得无数 OEM 竞折腰?
在传统的汽车生产过程中,并不会过多地考虑用户在软件部分的需求,所以基本和很多零部件一样,采用供应商的打包方案。而在互联网和造车新势力对人们的熏陶下,智能电动车更趋向于倾听用户意见,甚至还有「用户共创产品」这种比较激进的说法出现。
这时候采用传统的打包供应商解决方案的 OEM 就会陷入非常纠结的境地。2019 年末,大众 MEB 平台下的首款量产车型 ID.3 被媒体曝出存在软件问题。这款对于大众集团转型极其重要的战略车型,因为软件问题,而被迫延期发售,上万名工程师「挑灯夜战」来修补漏洞。甚至大众集团的「走量先锋」第八代高尔夫,也因为同样的软件问题而被迫延期减产。
如此大范围的产品软件问题,在于大众的软件部门在 VW.OS 前期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供应商「黑盒开发模式」:单独测试时,功能完好,但在整车上则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由于本部工程师数量不足,森格尔还将大量软件外包给第三方,加剧了这一情况。
沃尔沃的软件平台负责人帕特里克·本特森(Patrik Bengtsson)表示,在以往的 EE(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中,由于使用的是供应商提供的解决方案,所以修复一个 Bug 需要几周甚至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拥有软件自研团队,仅需要一个工作日就能完成。而要开发全新的软件功能,在供应商这里,甚至需要 2 年的时间,在自己的软件团队,仅需要 3 个月。
那软件自研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吗?
是,也不是。
从用户角度看,OEM 拥有自研软件和专门的软件团队,可以快速地对用户的需求实现响应,也能快速地修复出现的 Bug,还可以缩短软件迭代的周期。对软件的掌控,将会助推面向 SOA 的架构的发展。
但从 OEM 的角度,对用户的利好仅仅是一部分原因。在智能电动车时代,OEM 已经看到了数据的重要性,并决定把握这个机会。在软件自研并组建自己软件团队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扩展自己的职能范围,干供应商的活儿,吃供应商的利润。
关于操作系统
沃尔沃声称要自研软件,但本特森非常实在,说完全自研软件的说法并不正确。
在 的底层操作系统包括了 Android、QNX、AUTOSAR 和 Linux。当然没有哪个车企会傻到自研底层操作系统,而是根据自己对软件的投入,选择一个合适的底层系统进行定制开发。
由于使用成熟的开源底层系统(Android、Linux),支持开放式的 API,沃尔沃允许开发人员通过 API 访问像车载传感器数据、用户界面、云功能这样的车载功能。这可以提升外部开发者的效率,利于软件生态的发展。
目前, 已经有 400 个「registered developers」(注册开发者),有超过 200 个软件开发团队。而当下,这套操作系统有约 30% 的软件是沃尔沃内部开发的,后续目标为 60%。
在下一代纯电车型上,沃尔沃将使用到自己的 系统,实现对 infotainment(娱乐系统)、ADAS、云链接、遥控等关键「key on-board」的支持,并且会推出订阅机制。
「软件的价值、复杂性以及数量都在增长,会重构很多东西。」本特森强调了软件的能力,「软件定义的汽车更多地转向软件,而非悬架、发动机。车在离开工厂时,并不是最佳状态,而是会通过软件、功能的不断更新来实现进步。」